在沪东中华造船(集团)有限公司,就有这样三代崇尚精益求精的“良工巧匠”,他们由中船集团首席焊接技师张翼飞领衔,书写了中国造船“焊匠”的一段段传奇,为中国造船创造惊人业绩不断“摧城拔寨”。
掌握100多种焊材焊接技术的“焊神”
张翼飞身高近一米九,是电焊界的姚明,曾创下一口气焊完8米长焊缝的纪录,至今无人能破;在船舶焊接领域,他是“百晓生”,没有他解决不了的 “疑难杂症”。
从初出茅庐的“毛头小子”,到技艺炉火纯青的首席技师,成为行业内无人不晓的“焊神”,40多年来,张翼飞始终坚守在船舶焊接第一线。能够熟练掌握三四种材料的焊接工艺,在船企焊工中就已经属于“全能选手”,而张翼飞却掌握了100多种焊材的焊接技术。无论哪个船东,对张翼飞的产品都是免检的。
“上军品施工,必须由他培训考核通过。”享有这个“待遇”的,就是张翼飞。驻沪东中华的军事代室代表不无感慨地说:有张翼飞在,我们对产品焊接质量特别放心。
烧好每一条焊缝就是在守护工匠精神,这是张翼飞的座右铭。手背上因烫伤而留下的多处细小疤痕的“焊神”,现在正率领团队开发研究自动化机械焊接设备,如果可以投产,可能将成为船舶建造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创新。
个人技术已登峰造极,然而张翼飞最大心愿是要培养更多国宝级人才。如今,做了几十年师傅的张翼飞,徒子徒孙有上百人。已先后带出7个全国技术能手,6个省部级劳模,18个高级技师。他们都已是国家焊接工程的中坚力量。徒弟秦毅和徒孙张冬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中国殷瓦焊接第一人
稳稳握住焊枪,在仅有0.7毫米厚的殷瓦钢上焊接,犹如绣工穿针引线般游刃有余、举重若轻。3米的长度,走路只需要几秒钟,可焊完这条焊缝,却需要全神贯注操作5个小时以上。
秦毅正在参与建造的,是世界上最难造船舶之一,与邮轮一起被誉为造船界“皇冠上明珠”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。因为装载的是零下163℃的液化天然气,必须用热膨胀系数极低的殷瓦钢作为“内胆”。然而这枚内胆极薄,在上面焊接,就好比在一张薄纸上雕刻,却不能把纸戳破。“如果有针眼大小的一个气孔,就会导致很严重的安全隐患。只要有一个焊接点出纰漏,就可能爆炸,威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。”
殷瓦钢焊接技术,曾一度被国外垄断。10年前,24岁的秦毅前往日本学习殷瓦钢焊接技术,仅用1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半年的培训内容,成为中国殷瓦焊接第一人。
喜欢飞得更远更高更快,是雄鹰的禀性。解决更多疑难杂症,秦毅认为是他的职责。焊炬改制、焊接变形控制、焊接工装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的攻克;《殷瓦钢端部焊接工装设计运用》、《LNG船殷瓦焊接G证》等课题的完成,使船舶的建造进度、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。他创造的扭动施焊法,使液货舱焊接漏点逐步做到100%无漏点,焊缝检测一次性合格率,远超日韩造船企业,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,还可为每艘LNG船节约试验成本近1200万元。
“大国工匠”渊渟岳峙
对殷瓦钢焊工来说,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,而张冬伟总能够有办法让自己在端起焊枪时,心如止水,手如拂羽,身如渊渟岳峙。2016年“五一”期间,中央电视台《大国工匠》栏目中,就专门介绍了他的成长故事。
张冬伟学艺时就诠释了什么是勤学苦练。在一次集训中,他吃到了苦头,每天需要在钢板上连续练习七八个小时,甚至更长时间。长时间蹲在地上,头晕眼花,但他咬紧牙关,除了吃饭睡觉,就是练习、练习、再练习,思考、思考再思考,不断提高殷瓦钢焊接技术。
可是,LNG船船东并不相信一个毛头小伙子,能够承担这样的焊接重任。负责监管焊接质量的船东代表,打量张冬伟的目光是怀疑的。一个技校学生真的能焊接这样复杂的材料?
张冬伟没有一丝一毫的怯头怯脑,而是信心满满开始了焊接。“咝咝咝”的焊接声中,焊缝一寸寸在延长。船东代表不放心,让他停下来,用专用设备仔细检查了几次,还是有些惊讶,不相信他能把活干得这样好。再让他焊几十米试试。一寸寸焊缝又在延长。专用检测设备数据表明,质量符合标准。船东不得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2008年,中国第一艘LNG船交付使用,令世界刮目。此后,凭借信誉品质,沪东中华的LNG船订单不断。目前,中国已投入运营、在建和已下单的20艘大型LNG船建造任务全部由沪东中华承接。已经交付的11艘LNG船,其中4艘是世界石油公司巨头埃克森美孚的主力船型。目前在建的有7艘大型LNG船 ,造价100亿左右。而中国的船舶焊工们,用精湛技术,为中国制造赢得了荣誉。
“工匠精神”绝非口号、空谈,而是脚踏实地的坚持和精益求精的追求。张翼飞说,他们师徒三代的追求,就是要把手中的技术“做到极致”,“不会说差不多就可以了,不能差不多,就是要极致。”